关电脑主机电源而不关闭相应的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设备的电源,看完电视总是习惯性地将电视遥控成待机状态就离开,这样的用电习惯会造成多大的电力浪费?随着2006第五届中国国际电源产业展览会(CIPSE)、中国国际电源科技产业论坛(IFPST)的召开,家电待机耗电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同时,随着部分地区用电价格的调整,节电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待机造成巨大能耗
据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调查发现,京城300多万户居民家庭每年仅为待机能耗一项就需多支付1.8亿元。如果算上企事业单位的待机能耗,数字则更为惊人。
专家表示,如果一个家庭加上两部待机能耗为29瓦的空调,普通家庭中仅空调、电视、音响和电脑造成的待机能耗就可以达到112.3瓦。如果以上述家电每天工作8小时、待机16小时计算,一天下来一个家庭浪费的电能高达1.8度,全年要耗费657度电。
据国际权威机构统计,待机能耗已占民用电力消耗的3%-13%。中标认证中心的调查显示,家电待机能耗占中国家庭电力消耗的10%左右,家庭中各种家电产品的平均待机能耗为15-30瓦之间。其中待机消耗较大的依次为PC主机、电饭煲、DVD、音响功放、VCD、录像机、打印机和电视。
由于待机能耗偏高,我国家电出口蒙受着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待机能耗可能成为下一个非贸易性壁垒。
节电插座能“堵”耗能源头
目前,我国电源产品的节能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国家也未出台相关规定,不但造成能源的较大浪费,而且在产品的出口上易受到进口国的技术指标限制。插座行业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但一直以来存在模仿、抄袭之风,真正代表该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实用技术并不多见。
“智能节电插座,有效‘堵’住了能源浪费的这个缺口,和国家的产业政策非常吻合,有效提升了行业水平,代表了插座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专家如是评价节电插座的发展。
“为此,中标认证中心联合中国电子商会电源专业委员会、北京电源行业协会、北京节能环保服务中心在全国开展‘中国节能产品认证’和‘中国电源行业推荐产品’工作,以推进电源行业的节能。”中国电子商会电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京伟表示。
孙京伟指出,目前电源产业里有一些绿色节能产品,应该得到扶持。“比如北京纽曼公司研发的智能节电插座,可自动实现节电,在电源节电这一领域将派上大用场。”
据介绍,纽曼智能节电插座不改变用户的任何习惯,在感应到红色主控设备(电脑主机、电视机等)关闭后,能自动切断其它插孔设备(显示器、打印机、音箱、DVD/VCD和功放等)的电源。不仅解决了电器频繁开关损坏机器与闲时待机时间又浪费电力的问题,而且大大减少了电器的工作时间,有效延长电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在主控设备关闭后,连接在插座上的其它电器随即完全切断电源,防止过载、短路及雷击时损坏电器,安全系数更高!据悉,纽曼智能节电插座通过严格测试检验,在电源插座行业脱颖而出,成为国内首款获得“中国电源行业推荐产品”称号和唯一入选《中国政府采购年鉴》(2005年)的插座产品。
孙京伟表示,获得“中国节能产品认证”和“中国电源行业推荐产品”的企业,通过获得“中国电源行业推荐产品”标识的使用权,既可以使产品的真伪得到证明,也可以受到行业协会的保护。
节电插座成市场“宠儿”
在全国节能周(6月11日~17日)重点活动之一的“北京节能环保展览会”上,纽曼智能节电插座受到北京市民的广泛欢迎。产品展台每天接受咨询的市民达千余人以上。据项目负责人王月介绍,纽曼智能节电插座均不改变用户任何使用习惯,自动实现节电,在去年的“全民节约 共同行动”大型节能主题活动中,该产品曾受到北京市领导的极力推荐。据悉,一个纽曼节电插座,每年可省下百余元的电费。家电越多,省的越多!
6月2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电源产业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信息产业部领导、电源行业专家、中国电子商会电源专业委员会及欧洲电源行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开幕,并在开幕后莅临了北京纽曼公司展位。专家对纽曼智能节电插座的节能原理和智能节能控制予以高度评价。
而在9月10日刚刚结束的北京中关村电脑节上,纽曼智能节电插座再受北京市民的追捧,再次成为电脑节的最大亮点。其中展示现场还有一些小插曲:当纽曼工作人员向市民介绍节能益处和工作原理时,不少市民笑着说知道是如何节电的。原来他们是节电插座的回头客,在去年电脑节上购买了节电插座,看到今年的新品后忍不住又购买了几个。
自智能节电插座上市以来,国内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对其予以了特别关注,并对纽曼进军节能产业和智能节电插座进行了专访。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卫视、吉林卫视等电视台均对纽曼智能节电插座进行了翔实报道。
“必须大力提升我国电源电器的科技含量,从源头加强电源行业的节能能力。”对于智能节电插座和电源整体行业向节能方向发展,孙京伟秘书长非常看好。北京节能环保服务中心专家也对这个项目和产品予以了充分肯定,“这款智能节电设备,非常适合民用和政府企业实用,值得大力推广。”
(新闻稿 2006-10-11)